制度办法

当前位置: 首页 > 制度办法 > 正文

山西传媒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规范内部管理的意见

发布日期:2019-02-28 作者: 来源: 点击:

       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部17号令)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晋教财字〔2011〕200号)文件精神,为充分发挥教育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切实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提高学校内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现就加强学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 进一步强化教育内部审计职能,努力推进教育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是管理监督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卫士”,是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内部审计是国家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督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在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新校区建设以来,一方面,虽然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学基础设施和校容校貌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仍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另一方面,学校自身在促进内涵发展,完善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财经工作运行质量等方面的任务会更加繁重,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已显得愈来愈迫切。

       为此,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和规范学院内部管理,促进依法治校,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廉政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动学校特色传媒类本科院校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要从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强化教育内部设计的职能,不断完善和规范内部管理,把学校教育审计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切实抓紧抓好,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二、突出审计重点,全面开展学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

       学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遵循依法治校、从严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努力实现单纯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与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变,使学校教育内部审计更好地为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建设特色传媒类本科院校的办学事业发展服务。

      (一)认真开展预算执行与财务决算审计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08〕12号)文件要求,将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列为学校内审年度常规工作。将学校和所属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使用资金的效益进行审计,对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确认和审查。通过审计,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和预算执行的效益性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认定,进一步增强编制预算的科学性,严格执行预算的自觉性,促进依法管财、控制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开展专项资金审计

       加强对学校重大投资项目、合作办学、奖助学金、各项收费、科研经费、公用经费等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的审计,对相关资金配置、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三)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意见》(教财〔2007〕29号)和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学院工程建设项目(重点是新校区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建设前期、建设期间和竣工决算的审计,促进建设工程管理,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益。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过程隐蔽工程量的勘验、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各项资金支付,须经审计处审核,经校领导审批,财务部门方可办理支付手续。

      (四)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成立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制定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定期轮岗结合起来,把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结合起来,在干部一个任期内要进行一次任中审计,加大对重大经济决策及效果、内控制度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审计力度。通过审计报告的交接,强化对教育经济领域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使领导干部更加明确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增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勤政廉政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的能力。

      (五)认真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对学校自身及财务独立部门和单位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活动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常规审计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及时发现管理漏洞,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和教育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六)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

       经济效益审计是对学校自身及财务独立部门和单位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涉及到责任人、经济资源和经营决策等方面。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一是要审慎选择审计项目和审计形式,重点抓住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损失浪费、资产流失或引起较大经济纠纷的经济活动开展效益审计。二是要认真研究审计评价标准,坚持审慎评价原则,突出重要方面,强化证据支撑,力求准确恰当。四是要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七)加强对学经营性资产的审计

       积极开展对学校财务独立部门和单位的审计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学校内部所属部门的社会经营性活动的内审工作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尤其要注意长期未审计的单位,使审计工作做到不留死角,切实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八)加强对大宗物资、设备采购事项的审计

       健全和完善学校大宗物资和设备采购审计制度和办法,切实加强对大宗物资、设备采购事项的审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九)注重审计调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围绕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和新校区建设所涉及的相关资金使用和管理等难点热点问题,广泛开展审计调查,及时发现经济运行过程中已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提出防范、规避风险的建议和措施,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为决策服务的水平。

       三、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学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要结合学校实际,切实加强教育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教育审计制度体系。健全和完善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规定、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等各项制度,制定或修订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大宗物资采购审计、内控制度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实施办法。规范外审业务,由学校审计处统一按规定委托。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遵守审计准则,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实施审计质量监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促进教育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

       要建立审计公示制度,通过对审计项目和审计结果的公示,进一步加强财务行为的舆论监督,促进学校勤政、廉政工作的开展。要切实重视审计结果的合理有效利用,通过对审计建议的采纳和审计决定的实施,促进学校自身和各部门、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及时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推动民主决策和科学理财,保证学校内部经济活动健康有序的运行。

       四、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教育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要进一步加强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教育审计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建设特色传媒类本科院校的办学要求,尽快提请完善审计机构,按照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内审资格的内审工作人员岗位要求,充实和加强学校内审专业人员队伍,为学校有效开展内审工作,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创造良好条件。现阶段,要结合内审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审计业务培训,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学校内审人员每年脱产培训学习不少于100学时,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参加岗位资格和后续教育学习,支持审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试,开阔内部审计人员视野,努力提高专业水平。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内部审计人员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加强作风建设,廉洁自律,公正严明,严格职业操守。要积极维护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工作场地、设备、经费、职称评定及生活待遇等方面提供较好的条件保障。要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大胆开展工作,及时协调并解决好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阻挠审计工作开展,打击和报复审计人员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纠正。要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内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握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推进教育审计创新,要结合不同时期学校教育审计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拟定研究课题,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努力形成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能有力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

       五、加强组织领导,为学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内部审计工作列入学院整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和解决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建设、工作计划、任务完成等情况,确保学校内审工作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紧紧围绕建设特色传媒类本科院校办学事业的发展和学校年度中心工作,审议学校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认真进行审计项目安排,确定审计重点,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监督力度;实现学校审计处与财务等相关业务部门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审计,强化审计调查和分析研究,努力使学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服务学院教育改革发展;要进一步更新审计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影响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经济活动开展审计工作;要突出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把学校教育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落实到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和教育管理水平上来。